健康科普 | 肺炎支原体的表现及预防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
支原体能够通过自身的脂多糖和蛋白质外壳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感染。
今年的发热、咳嗽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令人意外地高,部分地区甚至占到发热患儿的50%以上。更让人揪心的是,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三甲医院收治的难治型病例耐药率高达90%。
最近几周,各地疾控中心和医院接连发出「警惕支原体感染高发」的提醒,天津、甘肃、浙江等多地儿科门诊量翻倍。
上海进入呼吸道疾病最易传播的季节。近日,记者从上海多家医院了解到,12月以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门急诊量相比10月底增加了20%到30%,发热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近五成,其中还有一些孩子发烧会反反复复,出现耐药性支原体感染。
一下子高烧到39°C多,我们一开始是在外面的医院看的,挂了头孢和阿奇,一周后又换了一种口服抗生素,吃了三天左右又开始高烧了,就直接来儿童医学中心了。
秋冬交替,呼吸道疾病最易传播的季节来了。10月底以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门急诊量增加了20%。其中,近半发热患儿是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不少患儿存在耐药。那么,面对"肺炎支原体",家长该如何应对?阿奇霉素还要吃吗?
最近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雨雪降温天气,多地儿童门诊、急诊,呼吸科患者明显增多,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据报道,在接诊的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占据大多数,且不少人都产生了耐药性,主要是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了解肺炎支原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邀请陕西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徐纪茹围绕肺炎支原体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12月3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因天气转冷,大部分呼吸道病原体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近期,流感在我区处于流行期,肺炎支原体肺炎疫情呈波动小幅上升趋势。公众日常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出现相关症状
随着冬季来临,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进入了发病高峰期。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呢?12月4日,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相关提示信息。
12月3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因天气转冷,大部分呼吸道病原体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近期,流感在我区处于流行期,肺炎支原体肺炎疫情呈波动小幅上升趋势。公众日常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出现相关症状
冬季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健康风险提示,近期监测显示,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梅斯医学特邀:深圳市儿童医院资深专家-雷旻讲师,12月5日(周四)19:00,直播揭秘《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课程亮点:1️⃣ 微生物学与流行病学:深入肺炎支原体特性2️⃣ 临床表现:识别儿童感染的早期信号3️⃣ 并发症防治:提前干预,减少风险4️⃣ 实验室检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开窗通风频率也有所下降,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流行季。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时,要做好应对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等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支原体肺炎是经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而引起肺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炎症。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健康人群可能因吸入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进而引发肺部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多为散发病例,营养不良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发热等,患者通常1~2天即可痊愈,但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在感染病毒后病情容易恶化。
随着12月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了发病高峰期。据央视新闻报道,最近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雨雪降温天气,多地儿科门诊、急诊,呼吸科患儿明显增多。在儿童呼吸科接诊的病例中,3岁以上的孩子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秋冬季节来临,除流感外,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将进入高发时期
随着12月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了发病高峰期。据央视新闻报道,最近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雨雪降温天气,多地儿科门诊、急诊,呼吸科患儿明显增多。在儿童呼吸科接诊的病例中,3岁以上的孩子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秋冬季节来临,除流感外,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将进入高发时期